文章来源:365上市公司 发布于:2025-10-28 浏览:11
2025年10月25日下午,在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吴艳红教授应邀于当日下午17:00在特教楼508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谦虚对个体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吴艳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士。她长期致力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PNAS、Cogni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

报告中,吴艳红教授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分享了其团队在谦虚这一中国传统美德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她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缘起——从自我认知研究转向谦虚研究的思路转变,指出在西方文化中谦虚往往与低自尊相关联,而在东方文化中却是备受推崇的优秀品质。这一文化差异为深入探讨谦虚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契机。
吴教授系统介绍了团队采用"示弱式"研究方法构建的完整研究框架。研究首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确立了谦虚的心理结构,发现谦虚包含五个维度,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随后,团队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揭示了谦虚人格的神经基础,发现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谦虚特质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谦虚的社会功能层面,吴教授重点阐述了三个核心发现。其一,在社会知觉层面,谦虚的人被认为是"德才兼备"的,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被认可具有较强能力。其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发现谦虚者的自我评价呈现辩证统一特征——他们对负面反馈有更充分的心理预期,同时对积极反馈也会产生适当的奖赏反应。其三,行为实验表明,谦虚的人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更强的合作倾向和公平意识。
吴教授特别强调了研究的实践价值,指出团队正在开发的谦虚人格测量工具有望应用于干部选拔考察等实际场景。她还以生动的案例和亲身经历,与在场师生探讨了学术研究的选题思路,鼓励年轻学者要做"有用"的研究,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应用。

报告尾声,吴教授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建议勉励青年学子,强调在保持谦虚品质的同时,也要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整场报告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证,又充满人文关怀,吴教授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和对学生发展的真挚关切,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下午议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版权所有: 365上市公司(英国)集团官方网站-Ultra Platform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3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